8月28日,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第一條江海連通的平陸運河開工建設。氣象部門持續開展保障服務,為運河建設提供全方位精細化支撐。
平陸運河項目建設工期約54個月,建成通航后,將直接開辟廣西內陸及我國西南、西北地區運距最短、最經濟、最便捷的出海通道。正值主汛期,臺風、暴雨、大風、雷電等惡劣天氣頻發,圍繞項目何時開工等內容,自治區氣象局多次組織召開專題會議連線南寧和欽州市氣象局,部署氣象服務工作,并印發《關于做好西部陸海新通道(平陸)運河項目專項氣象服務的通知》。根據氣象預報,相關部門最終選定28日召開動員大會。
自治區政府和氣象部門高度重視運河建設氣象保障服務。目前,自治區氣象局持續完善海上航線自動氣象觀測網布局,充分融合氣象、倉儲、交通運輸、貨物等多源信息,研發系列氣象服務產品;在臺風降水特征、精細化預報方法、臺風強度預測等方面取得階段性進展。同時,氣象部門將深入落實廣西氣象“十四五”規劃中提出的“圍繞西部陸海新通道需求,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氣象服務保障系統,在西部陸海新通道開展氣象災害智能識別與智能預警技術研究”要求,以及自治區政府貫徹落實《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(2022—2035年)》實施意見中提出的“強化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工程和部分重點水域、航道、鐵路、公路等精細化交通氣象保障”等要求,組建創新團隊,全力做好保障服務。
(作者:韓嘉樂 黎時迪 盧麗媚 李佳穎?責任編輯:張林)